7月21日,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造专业委员会与同济大学国际暑期班联合主办的“零碳启航·长三角绿色科技示范楼科普研学之行”正式启动。来自ILEE国际交换生项目、同济大学及绿色建造专委会会员单位的师生代表,走进中国首座DGNB铂金+绿建三星双认证示范楼,沉浸式体验高性能围护、地源热泵、光储直柔、可调光伏幕墙、数字孪生运维等近零碳技术,并围绕长三角地区绿色建造标准、碳排放计量与装配式低碳实践展开研讨,共探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路径。
活动主要分为技术分享、现场参观2个部分:
技术分享——“零碳”工程的系统思维
技术分享环节,园林设计院项目负责人从规划、设计到运维全生命周期展开解读,重点剖析六大技术亮点:
492 kW BIPV光伏系统实现“产能>耗能”;
146口深井地源热泵+温湿度独立空调,全年能效比≥5.0
雨水回收、中水回用、装配式装修构建“五零”循环体系;
立面可开启幕墙与导光管协同,实现100%自然通风与采光;
2000+物联网传感器的“数字孪生”大脑,AI运维再降15%碳排;
六重国际/国内顶级认证标准同步落地的路径与挑战。
长三角绿色科技示范楼把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海绵城市、智慧科技(BIM+IoT+AI)、水生态与土壤修复、植物减排等绿色理念一次性‘打满’——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运营零能耗、极致节水、高品质空气、垃圾减量,全部用一栋楼说话。国际交换生与同济大学师生认真听取介绍并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现场参观——沉浸式“打卡”绿色科技
大学生们听取项目技术交流汇报后,在技术团队的带领下进入示范楼核心区域:
屋顶层:近距离观摩光伏瓦与屋顶花园的“能源+生态”共生系统;
设备层:走进地源热泵机房,亲手触摸地下130 m恒温取能的深井管道;
办公层:体验智能幕墙随日照自动调节角度,实时监测PM2.5、CO₂等数据;
地下空间:借助导光管自然照明,实测车库照度达300 lux,零耗电运行。
现场参观把课堂公式变成了可触可感的零碳场景,让学生们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减少运维过程中的碳排放、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现场与项目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学生们更加直观得了解了绿色科技示范楼。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造专委会在协会的指导下,紧密对接高校实践需求,通过“理论+场景”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绿色技术解决方案,为培养新一代低碳城市建设者注入动能。